華碩Zenbo是家用機器人有趣的第一步/傅瑞德

直接講結論:華碩新發表的Zenbo如果是作為一個概念產品,這個「機器人」是很好的一步嘗試;但如果是當做「走入千家萬戶」的產品,抱歉,恐怕還不是時候。

創新產品的基本

最主要的原因在於,雖然它展示了許多實用功能、而且(至少在展示中)人機溝通場景也相當流暢,但到目前為止看來,它並沒有解決任何先前其他設備無法解決的問題,也沒有創造出新的需求(這兩點或許有,但我看不出來)。

此外,展示影片中看到的是「結果」,但潛在買家要注意的可能還有設定(例如設定提醒吃藥)和維護所需的人力,是否超過了它本身的效益。

產品行銷問題

雖然華碩提供了開發商專案和軟體開發套件,但如果沒有先提供一些誘因、或是證明往後有龐大的商機……

  1. Zenbo一定會賣很多;
  2. Zenbo用戶會有類似App store、以及周邊服務(例如叫車或購物之類)的商業生態系;
  3. App的平均定價不能太低;
  4. 為Zenbo開發的app是否可以在其他設備上運作?

……否則推起來可能會有點辛苦,而這又是個「雞生蛋、蛋生雞」的循環問題;必須要找到突破點、或是關鍵性的應用,才能凸顯這整個設計的高價值。

例如影片中演出Zenbo會看著老人家、如果發現沒反應或倒地會自動通報,就是個非常棒的功能,但在國內的現場報導中似乎都沒有特別注意這一點。

bob_collapse

吹毛求疵的說,報導中提到Zenbo價格的一句話(原始出處應該是《數位時代》的報導,但文章中沒有表明是華碩官方的宣傳文案、或是撰稿者自己的表達),如果是官方文案,在行銷上來說恐怕是沒有抓到重點、也弄錯了方向的(如果不是當然最好,也盼望廠商避免用這種方式思考、或是試圖表達產品優勢)。

這句話說的是:

(Zenbo)比一支手機還便宜。

(原文說的是「iPhone」,不過是哪支手機並不重要)。

如果前面提到「沒有解決問題」、「沒有創造需求」這兩點成立的話,它跟能解決問題、也創造了需求的手機比價格,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(它也比汽車便宜不是嗎?)。

一項有潛力的科技產品,最好能夠解決問題、創造需求、或是兩者兼具。

或者換個方式思考:我們可以很清楚意會到,這句話的主要觀念在於它可以取代手機來自拍、而且比手機方便,它也可以像手機一樣聽懂語音指令,幫忙查資料念出來、或是提醒吃藥等等。這些功能都很好,但似乎只有幫忙拍照的功能是手機做不到的;但你不會想要大材小用,只拿機器人來當自拍棒或三腳架。

動腦題:如果一定要互相取代的話,Zenbo和手機誰可以取代誰?

交談機器人的設計思考

先撇開功能面不談,我覺得Zenbo在設計上的重點,在於將最近不少文章討論的「交談機器人」(chatbot,這裡的「機器人」純指人工智慧部分,不包含機械功能)加上了可以隨時跟在用戶身邊的行走功能(所以理論上這一點完勝不會動的Amazon EchoGoogle Home),但:

  1. Zenbo的「人工智慧」程度如何?調教到了什麼地步?真的能依交談內容持續對話或回答問題,還是只能聽懂一組特定指令集、並且做出適當的回應?(這點不確定,但當然希望是前者)
  2. 討論題:這樣的交談機器人真的需要能跟著人走嗎?真的需要有「臉」嗎?或者換個方式問:你想要機器人老是跟著你嗎?你必須看著一張臉對話嗎?(姑且不論美醜,或許可以換上你喜歡的明星照片、或是花錢下載比較看得順眼的臉)

一張模擬人類、或是「有表情」的臉,在人機關係之間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?讓整具機器更有人性,還是更令人安心、或是讓自己不像是個跟機器講話的呆子?

這一題沒有標準答案;但無論是或否,都反映了人機關係平衡點的變化、也會是未來交談機器人設計的參考,而這也是Zenbot作為測試市場原型產品的價值所在。

幾點無關緊要的純個人偏見:

  • 目前Zenbo那個臉實在有點 __ ,希望以後可以換;技術上應該沒問題,而且做臉可能會比開發app賣得多。
  • 宣傳影片有點冗長;理論上這類創新產品的影片,應該是前30秒就要讓人坐不住、想掏信用卡的。
  • 如果有一邊跟著走一邊掃地、而且會自己回去充電的功能,這個價錢就頗為划算。
  • 有人說它的「脖子」部位很像過去的iMac G4,不過我認為這一點只是巧合(說是簡化版BB8Walle的合體還比較像,但這也無關緊要)。從發表會和官網上的影像看來,它的脖子本身並沒有動作機構(都在頭和身體裡面),所以不像iMac G4一樣有複雜的平衡功能。
  • 此外,從照片看來,脖子部位的接縫處似乎還有焊接痕跡,不過這個也不是很要緊;即使有,可能也只是原型機的緣故,在量產階段就會修正了。

--

--

以科技產業、管理、數位媒體出版等主題為核心,由多位資深產業作者撰稿、並授權編輯與刊登的原創共筆網站。